心 平 健 康 学 -- 北 京 心 平 健 身 有 限 公 司 网 站
心平入门 创始人 理论规律 耐寒耐热 联系我们
学习培训 心理调病 学习资料 心平论文 返回首页

第三十五讲 怎样教育子女(一)

王中平

  九十年代,一位家长因长期为孩子劳累,跟孩子着急较劲得了一身病,参加学习班用哲学辩证的方法进行心理调整,家长通过调整心理,把以前对孩子的着急、生气、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转变了,身体的疾病减轻了,对孩子较的劲放下了。孩子发现家长变了,问他母亲:“您现在怎么变了,跟以前不一样了?”母亲说:“我学了一个想开的心理平衡理论。”孩子说:“您怎么不早学呢?您不容易,您知道不知道,我也不容易。”这个孩子说,我要见见这个老师。我和这个孩子谈了许多,我有很大触动,觉得家长教育孩子不容易,但孩子也很不容易,可是往往站在家长的位置上,对孩子的心里察觉的太少了。我觉得好多家长和孩子都费了很大力气,而且活的很累,但关键是没有达到目的。我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。
   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心态就不平静,自己没有把握好尺度,有的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,强加孩子去接受很多东西。家长盼孩子好,望子成龙,天天盼孩子好好学习,想办法托人请家教,或对孩子态度粗暴,逼着孩子学,对孩子不学着急,这样对孩子,是不是孩子学习就一定能好呢?很多时候不是这样,这就是你教育孩子时心情不平静,孩子反馈给你的结果。
   因为自然有平衡法则存在,人的生活中就需要有平衡,平衡是多方面、多角度的。自然有一个总法则叫心平法则,亢奋的心理得到相反的平衡,不及的心理也会有相应的平衡,亢奋与不及的心理都会给孩子带来平衡的影响。做任何事只有符合平衡的法则,你的愿望、理想、目标才能实现。而要符合平衡的条件就是要事事心平,而不是急着想、盼着想就能实现。人付出时有个状态问题,你心态越平静,事情反馈的结果和你的想法就越接近。如果在付出时你的心态不平静,得到的结果是相反的。就如我们大多数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带有着急、盼望、担心、强制、保护心强等不平心理。因此,得到的结果往往与预期的效果相反,这也正是调整家长心理的重要性所在。
   一位家长咨询时我问他:“孩子不听话,你教育孩子时,说了多少遍?”这个家长说:“我都说了几百遍了。”我说,你应该了解你的孩子怎么想。你说的话他知道不知道,听没听?其实家长说的话,孩子都能背下来,但他为什么不按着去做呢?因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心理是不平静的,因而导致说话的态度、说话方式,使孩子不愿接受。所以,孩子就是个显示器,显示的是家长的很多心情及状态。
   许多家长只知道自己的辛苦,而不了解孩子的心理,其实孩子也在承受来自学习、考试、家长、老师、学校等多方压力,有时他即使能把家长的话都背下,也不会去执行,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感受,反而执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,这是一种强加的状态,孩子是不愿接受的。
   你真的不跟孩子较劲了,把你的虚荣、面子放下来了,孩子会有所改变。在咨询中我经常听到家长说:“这孩子真不争气,真不要脸,怎么显眼怎么干。”为什么孩子这样干,就是用孩子来平衡你的虚荣心,有的孩子没考好,家长为了面子不敢跟别人说,说考得还不错,你的这个心理,下次孩子还考不好,到最后都挡不住了,露馅了,这就叫平衡法,反思时找自己爱面子的心情。
   人不是在追求幸福吗,在你平静、坦然、自然的前提下你得到的才是幸福。如当你心态越不平,你的磨难也越重,你过分的程度跟你磨难是成比例的,过分有两种,一种是心情过分,一种是你对事情的心理定位过分。
   社会上普遍重视的是外因,为孩子创造什么环境,什么条件,吃什么营养等,而我们注重的是内因,研究内因能解开生活和学习中的很多迷团。当投入与孩子的结果不吻合时,家长的心理出现很多疑惑,为什么为孩子投入了那么多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?原因是违背了客观变化的法则和规律,也就是我们前边讲过的自然平衡的法则,违背了这个规律,外因投入再多也没有结果。就像现在的孩子,患蛀牙的比前一两代人严重的多,但现在牙膏、牙刷比以前好多了,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患蛀牙反而多,这就是外因和结果不吻合的一个例证。研究内因的方法就可解释这个原因,按心平健康学心理与身体对应规律的法则:孩子在生活中吃苦、吃硬的能力与牙的坚硬度有关,你给孩子输入吃苦、锻炼的心理程序越强,他的牙越好。人身体不仅仅受营养物质的控制,还受人的心理程序的控制,你的心理排什么程序,身体的化工厂就按这个程序化合。家长怕孩子吃苦、怕他受罪、怕他碰上苦难、碰上硬的东西,家长的这种心理把孩子原有的功能破坏了,现在孩子一出生家长就给他制造优越条件,他不用吃苦,没有困难要去克服,要那么硬的牙干什么呢?为什么吃甜的牙不好,孩子得到的甜蜜越多,他克服硬的能力越差。残酷的年代,家长给孩子灌输的思想,你如不能吃苦,就不能生存,从小给孩子排了一套要克服困难的程序,孩子的牙就好。克服困难的心理和牙的健康程度是连着的,家长给孩子编了什么程序就有什么结果。
   家长照顾孩子时的心越重,孩子越容易得病。有的家长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,投入很多,关心特别重,但是孩子的身体经常出毛病。当孩子得病了,家长更加紧张,越紧张孩子病越重,出现了恶性循环。让家长常常感到困惑的是我对孩子这样精心,孩子身体怎么还这样?平衡法则告诉我们,正因为你对孩子的过度关心,孩子身体才这样,你有这样的心理,孩子的身体就有相应的表现。有的家长工作忙,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,这时孩子吃的苦,对孩子的身体而言起的是正作用。冬天我去自由市场,看见外地做小买卖人的孩子,家长照顾的少,穿得也很少,身体也没病。如果换一个家长,无微不至关怀孩子,把孩子放在这个环境里,那个孩子就麻烦了。如果用细菌的理论说,那个孩子脏的程度,应该得病,但恰恰身体很好,没有得病。家长对孩子顾不过来,对孩子的紧张程度少,对孩子的干扰少,孩子身体反而好,实际上孩子自身潜在的抵抗力、免疫力很大。
   说一个简单现象,假如孩子上学去了,遇上降温天气,孩子穿的衣服少,家长是什么心情,有的家长心里紧张,心放不下。其实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,是你关心孩子的心过了,他的免疫力就下降。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,人的这种免疫力也在下降。小孩本身的信息少,家长如不给孩子加入不良程序,从心态上不去影响孩子,孩子的耐寒、耐热、耐缺氧能力是很大的。使小孩受影响的不一定是不良环境,残酷环境加上心理的不良程序才使孩子痛苦。现在过来人,想起当年某些残酷环境并不是觉得痛苦,而是想起来感到骄傲。但是心灵上受挫一次,什么时候想起来,都会觉得痛苦。现在孩子在生活上得到很多,但有些孩子心灵遇挫特别严重。报纸报道有一个16岁的孩子把他母亲杀了,一个离异的母亲,她为了孩子而活,母亲让他上私立学校努力拼搏,付出了很多,但心灵上不理解孩子,孩子感觉不到幸福,他感觉到的只是痛苦的一面,这时孩子出现逆反心理。用平衡法则解释,就可以解开这一系列迷团,是心理过激以后,带来相反的结果。
   在孩子的教育中,父母的爱护过分了,变成了溺爱,恰恰是害了他,要使他知道人生的困苦艰难。调整家长的心理有很多具体的调整方法,它是一套完整的平衡理论。
   能放松、坦然的对孩子进行教育,对孩子起到的是正作用,最重要的是平衡、平静,找的是火候,儒家叫“中”。当有的家长知道残酷环境可以造就孩子时,就制造残酷环境,磨练孩子,在你调节力不够的时候也不正常。但是赶上这些残酷环境你也不用怕,坦然的利用这个环境,教他克服困难的办法,引导他增强承受能力。
   在给孩子治病过程中,精神有毛病的孩子多数是听家长的话,跟家长对着干的孩子,那些被打一顿无所谓,不往心里去的,不会得精神病。自己要强,脑子聪明,又听家长话,这种孩子最危险。家长欲望一来(盼望孩子上大学、出国……),给孩子增加压力,孩子再虚荣一点,得病就把家里的亢奋心平衡了。长期跟家长对着干的,家长亢奋不起来,你跟他较劲,他也跟你较劲,家长激动不起来,这样孩子少得病,家长也少得病。当你的孩子不听话时,用安慰法告诉自己,这样省得他得精神病,那样我更着急,就能获得一种安慰。

《中老年健身科学》 2005年第8期

返回目录


北京心平健身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| 京ICP备05027491号
Copyright © 2003 Beijing Xinping Health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